2025年9月16日,在新德里的谈判桌上,还没等美方代表坐稳,印度出口商的心就凉了半截。因为就在这一天,美国公布了最新贸易数据:印度8月对美出口额从7月的80.1亿美元暴跌到68.6亿美元,跌幅高达14%。罪魁祸首,正是美国对印度商品加征的50%惩罚性关税。更让印度难堪的是,特朗普在谈判前直接放话——
“买50亿美元军火,否则别想要关税优惠!”
要知道,今年2月特朗普还把印度捧为“印太核心盟友”,承诺出售F-35战机。才过半年,就把印度架到火堆上烤,这翻脸速度让印度外长都忍不住抱怨:毫无道理!
历史阴影与印度的摇摆外交
要理解印度的窘境,绕不开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。当时印度推行“前进政策”,不断在边境挑衅,不仅非法占领中国领土,还多次制造冲突。中国一再忍让、提议谈判,见沟通无果,才展开自卫反击。那场战役,中国军队在东西两线同时出击,迅速击溃印度的防线。
展开剩余76%然而,印度没有从失败中汲取教训,反而长期渲染“中国威胁”,在大国之间反复摇摆,埋下今日被动的伏笔。
冷战时期,印度靠向苏联,仗着后盾在边境搞小动作;苏联解体后,立刻转向俄罗斯,买军火搞合作。等到俄乌冲突爆发,美国势头强劲,印度又转投华盛顿:参加马拉巴尔军演、签署卫星数据协议,甚至打算引进F-16生产线,全盘押宝美国。
但印度算盘打得响——凡事只想自己占便宜。
印度的“精明小算盘”
无论是德国大众汽车想建厂,还是法国卖阵风战机,抑或俄罗斯卖石油,印度总想压价、要好处:
- 大众被拖审批大半年,最后认栽;
- 法国被迫接受30年维护服务;
- 俄罗斯石油被强行压低近10美元/桶,还要用大米、茶叶抵账。
这些“小聪明”在特朗普面前却不管用。
特朗普:只认利益的商人
作为商人出身的总统,特朗普眼里只有利益。今年2月他对印度示好,其实打的是算盘——让印度在印太制衡中国。但5月的印巴冲突让美方看清印度的虚弱:印度导弹袭击巴基斯坦空军基地,却被对方用网络攻击瘫痪部分电网,实力短板暴露无遗。
美国意识到:印度连巴基斯坦都搞不定,根本没多少利用价值。于是翻脸如翻书,关税、限制、取消优惠一套组合拳砸下来。
印度的产业受重创
最先中招的是纺织业。南部泰米尔纳德邦大批工厂停工,数十万工人失业。工厂老板拉梅什无奈地说:
“以前每月能向美国出口20万件衬衫,现在关税一加根本卖不动,贷款都快还不上了。”
电子产业也遭打击。印度最大手机代工厂纬创,原计划扩大对美出口,如今订单骤减30%,新生产线暂停,千名工人被裁。
这让印度社会炸了锅:
- 军事博主痛骂花数十亿买美制装备,却被反手打压;
- 生活博主抱怨苹果、耐克涨价到买不起;
- 连议员都公开质疑:“这哪是盟友?分明是把印度当冤大头!”
美国的算盘与印度的现实
其实,美国的意图很清楚:
- 拉印度牵制中国;
- 从印度身上榨取利益。
但印度既不愿开放农业市场,又坚持大买俄罗斯石油(俄油已占其进口42%),只想左右逢源。特朗普这种现实主义的商人,自然不会惯着。加关税能帮美企赚钱,取消普惠制能逼印度让步,掐住零件供应就能控制印度军工命脉。
残酷的教训
印度总以为自己能在大国之间周旋,既吃红利又不付出。然而现实告诉它:没有真正实力,所谓“精明”在利益面前一文不值。
之前还幻想加入“五眼联盟”,与美国平起平坐,如今连美方的餐桌都上不去。想被美国真正当盟友,要么有能帮上忙的实力,要么有让对方离不开的利益。而印度,两样都没有,只能当被利用的棋子。
想上美国的餐桌?恐怕还得先问自己:有没有资格。
发布于:天津市
